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小草

安息日会的错误:不信安息日的预表已在基督里成全

已更新:2021年3月21日

作者:小草


在十诫里,第四诫是有关安息日的:“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 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8-11)


安息日会特别强调要守安息日,并指控基督徒不守安息日是违背了神的诫命,是不遵守神的话。安息日会信条第20条说,“安息日是一个与上帝及彼此交通的喜乐的日子。它是我们在基督里蒙救赎的表征,是我们成圣的记号,是我们忠诚的标记。” 据此信条,安息日会守安息日是得救的表征,言下之意,不守安息日就是没有得救。 在新约时代到底还要不要守安息日?在一些牧者对这问题的解释里,主要的有两种。一种解释是说,现在是恩典时代,不是律法时代了,我们不是靠律法称义,律法已经废去了,而安息日是属于律法时代的诫律,所以也可以废去。但这样说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总不能说十诫里的另九条诫命,比如,不可拜偶像,不可杀人,不可做假见证等也可以废去。主耶稣自己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5:17-18)可见,神的律法和诫命是不可废去的,只能成全。所以,这种律法废去的说法是不对的,反律主义正是陷入了这样的错谬里去。第二种解释是说,新约时代我们是以守主日来代替守安息日,因主耶稣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复活了。但这种替代的说法本质上是废去旧的,再立新的,等于是修改神的律法,这更是不可接受。 旧约时代,神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和诫命有三类,一类是道德律,例如:不可拜偶像,不可杀人,不可奸淫,等等;另一类是礼仪律,比如,有关圣所、献祭、守节等的律例,第三类是民事律,比如,如何对待奴仆,如何处理百姓之间的一些纠纷。礼仪律是对新约基督和救恩的预表,是后事的影儿。所以到了新约时代,礼仪律就完成了其功用,不再需要持守,而归于无有了,也就是说,礼仪律都被基督所成全了。民事律则是彰显了神公义的法则,是旧约时代以色列民在神权统治下的民事律法。道德律则是彰显神的圣洁,这在新约时代乃是不会过去的,在新约里也一再说到不可奸淫,不可拜偶像,不可撒谎,等等。不过,新约时代守道德律并不是为了赚取自义,否则就落入律法主义的错误里去,乃是已被称义的信徒追求成圣和荣耀神的生命之必须,是与信心并行所当有的行为。 守安息日到底是属于哪类的律法呢?在十诫里,有没有礼仪律?还是都是道德律?除了第四诫守安息日,其余的九条诫命都是道德律,这几乎没有什么异议。第四诫守安息日是不是也是道德律呢?如果是道德律的话,那么就应当和其余的九条诫命,到了新约时代也还是信徒所当要守的,是成圣的标杆,是不能废去的。如今,我们之所以不再守安息日的原因是这条诫命并不是道德律,而是属于礼仪律。最简单和直接的论证,就是新约的经文里已经很清楚地说了,安息日与其他的一些节期和律例都是后事的影儿,“所以不拘在饮食上、或节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歌2:16-17)所以,安息日和其他的作为预表性的礼仪律一起都被基督成全了。 其次,道德律是对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是有效的,都得持守的,比如,不可拜偶像这条诫命,无论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代,只要拜偶像,那就是犯罪,就是得罪了神。如果守安息日是道德律的话,那么在安息日无论什么人只要作工就等于违背了诫命,但是祭司却在安息日献祭,这就要做工,“当安息日、要献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并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为素祭、又将同献的奠祭献上。”(民28:9)对此,主耶稣说,“再者、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么。”(太12:9)所以,安息日并不是所有的人什么工都不可作,比如,祭司就可以不守安息日,可以犯安息日,但却是没有罪的。这就说明,守安息日并不是道德律,因道德律是无论谁都得守,都不得干犯的,否则就是有罪。 主耶稣在安息日治病,一个病了38年的人,“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来走了。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约5:8-10)在安息日拿褥子走路,这是犯安息日,但却是主耶稣所吩咐的,这也说明,在安息日什么工都不可作的诫命,并不是人人都要守的道德律,而是礼仪律,否则主耶稣就不会叫那病人在安息日拿褥子走。这个病人是听从主耶稣的话拿着褥子走,而主耶稣是安息日的主,“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太12:8),在安息日听从主的话,遵主而行,正是守安息日的真意。 接下来的问题是,守安息日的律法是如何成全的呢?希伯来书作者在论到安息日时说,“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 神的子民存留。” (希4:9)这节经文告诉我们,旧约的安息日是预表新约时代神为子民所存留的另一安息,而这个安息是在基督里成全的,因主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希4:3)在新约时代,在基督里的信徒已进入了安息,已得享安息。所以,作为预表的守安息日诫命也就和献祭、守节等旧约时代的礼仪律一同不再需要守了,都已在基督里得以成全了。


经上记着,“主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 (赛30:15)这节经文的英文是:For thus the Lord GOD, the Holy One of Israel, has said, "In repentance and rest you will be saved, In quietness and trust is your strength." But you were not willing (NASB) 其中的 In repentance and rest you will be saved 直译是,“悔改和安息你就得救。” 可见,安息与得救有关。旧约对安息的定规是什么工都不可作,“六日要做工,第七日是圣安息日,当有圣会,你们什么工都不可做。这是在你们一切的住处向耶和华守的安息日 ” (利23:3) 守安息日的律法是与得救有关,但这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是安息日会所理解的那样,不守安息日就不得救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得救岂不成了靠守律法?岂不成了律法主义吗?所以,显然不是安息日会所说的要守安息日才能得救。


人的安息与得救的关系,我认为应该理解为,在得救的事上,人不可作任何的工,而只能在信心里安息在神所做成的救赎之工里。救赎之工全然是神的恩典,人不能再添加任何一点点的工,而是当放下自己一切的工,“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样。” (希4:10)经上又说,“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希4:3)进入安息是凭着信心。而那些想靠人自己做工或守律法得救的,实则是否定基督之死的功效,“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 (加2:21)由于不信服基督所成就的,还在挣扎着要靠行为得救,结果就是不得进入安息,“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希4:6)不得进入基督里得享安息的结局就是灭亡,就如安息日律法所教导的,在安息日做工的,必要把他治死。” (出31:15)


安息日会认为必须守安息日,否则就不得救。如果,他们把守安息日做为得救的条件,企图靠守日子来获得救赎,就落在律法主义的错谬里,结果反而不得安息,也不得救。“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 (加5:4)但如果他们认为守安息日只是得救的标志而不是条件,那么为什么十诫他们只选这一诫来作为得救的标志?为什么不以守其余的九条诫命为得救的标志呢?

38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使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大力是何等浩大(钟马田)

作者:钟马田 经文:并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他从死里复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又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1:19-23) 基督徒的得救是神在我们里面能力的彰显。我越来越深信:我们当中有

新约福音书纵览(史普罗)

作者:史普罗(R C Sproul) 编注:此文是选录自史普罗(R C Sproul)牧师的《从尘土到荣耀》的福音书部分,和《耶稣所作的事》这两个神学讲座系列的文字稿,作为新约福音书纵览学习资料。 1。 施洗约翰 耶稣说:〝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直到约翰才结束,而且包含约翰在内〞。论到施洗约翰,耶稣也曾这样说过:〝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

十字架与自我:舍己与背十架意味着什么?(宾克)

作者:宾克(A W Pink) 经文: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太福音16:24) 在探讨这节的主题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下这句话中的一些词。「若有人」:指所有想与耶稣的门徒同行,并且想聚集在他旗帜下的人们而言的。「若有人要」:是一个份量很重的希腊词,它不仅指愿望,而且也指满有决心去达到目标。「跟从我」:如同一个仆人服从他的主人、一个学生服从他的老师、一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