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小草

唐崇荣牧师错误的解经:神会以永生报应孔子等人

已更新:2021年2月25日

作者:小草


唐崇荣牧师的讲解罗马书2:7这节经文,“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 给一些听的人造成了困惑,有人转来让我听。听后,我发现是唐牧师把这节经文解释错了,以致得出与基要教义相违背的结论。唐牧师的这个视频是罗马书第010讲,视频截图如下:


从视频的54:00 开始,唐牧解释罗2:7,其间说了这些话(不是逐句逐字记录的):


保罗这里说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没有提到是有律法的,没有提到是基督徒,就是人里面有一种人,这种人懂得要行善,懂得要追求尊贵的,追求荣耀的,不朽的。为什么埃及人要做木乃伊?他寻求不朽。为什么很多宗教的人祷告,死的时候行善,盼望得上帝的悦纳?因为他们寻求不朽之福。这里提到的是基督徒吗?不是。是犹太人吗?也不是。是不是有律法的人?没有写。这里提到的就是普遍的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但是有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是懂得寻求好事,寻求永恒的价值,寻求尊贵荣耀,跟有些人追求的是很卑贱的,很败坏的,很邪恶的事。


我以前常常以为只有两种人,得救与不得救的,信耶稣与不信耶稣的。后来我慢慢的,这几年我发现信耶稣与不信耶稣的,都有些好人,还有些坏蛋。不信耶稣的有没好人啊?有没不信耶稣的比基督徒更好的?那你为什么要信耶稣?何必要信耶稣?有没有信耶稣的比不信的更坏的?那你为什么要信耶稣?不信不就可以了吗?这段圣经其实很宝贵,因为这段圣经独特性,跟讲的东西,是几乎全本圣经没有别的地方讲的。这里上帝把人分成两种人,不是因为是犹太人和外邦人,不是因为是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是因为他们寻求的目的有不同的标准。


孔子是要行善,要做正人君子。老子是为圣人,一个好的人要遵重圣人讲的话,一个好的人是懂得怎样克己过好的生活。到底基督教要不要论到不信主的人的好事呢?今天基督教福音派的人根本不管这个事情,不信就是不信,以后下地狱。不信耶稣的人,做了好事,上帝怎么看待?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我相信苏格拉底是这种人,我相信孔子是这种人,那么这种人是不是会得救呢?圣经没有说,但他们寻求不朽之福。有些没有机会听过道,没有机会听福音的人,但他们从内心的深处感到应当做好事,应当行善。以永生报应他们,永生报应他们什么意思呢?圣经没有讲他们是得救的人,所以我们不能讲他们是得救的。到了12节以后,我们看到更进一步的解释这个问题了。


首先,唐牧把经文,“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 ” (罗2:7)解释为是在指非信徒,这是错误的。因为非信徒所寻求的荣耀只是世上的荣耀,而不是来自神的荣耀,“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 (约5:44)而且,经上说世人,“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3:12)在基督之外,哪有真正行善的?连一个都没有!世人若有寻求不朽的话,那也是像秦始皇那样,求肉体的长生不死,或求自己的名声“永垂不朽”,永被人记念。


但是,保罗所说的“荣耀、尊贵、不朽之福”,乃是指神的荣耀,来自神的尊贵,和不朽的神国之福。所以,能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人,只能是指耶稣基督的信徒。只有他们是为着荣耀神而活,是神尊贵的器皿,是等候盼望神国的人。“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篷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林后5:1)


其次,唐牧说苏格拉底和老子可以算作是 “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如此评价苏格拉底和老子是以世俗的标准,世人认为他们是圣人、善人,但在神的眼里,他们还是罪人,还是不认识神的人。按世人的标准,能分出好人和坏人,也能分出善人和恶人,但在神的眼里,统统是罪人,是污秽的人,虽然污秽的程度有些差别。先知以赛亚说,“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赛64:6)人所有的义就像污秽的衣服,是不干净的。因为,人是全然败坏的,常常是连做一点在世人看来是善的事,也都是带着不洁的动机和目的,甚至可能连方式也不圣洁。


虽然唐牧没说苏格拉底和老子是得救的,他归于是圣经没解释何为以永生报应是什么意思。但是,唐牧这样说一方面说,圣经没说他们得救,另一方面又说,不知道永生什么意思,这是自相矛盾的。实际上,以永生报应在圣经里的意思是清楚的,就是不至灭亡,就是得救。经上说,“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赞美神的道,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使13:48)能得到神所赐的永生的人,就是神所预定拣选的人,是信神的人,也就是得救的人。所以,既然唐牧说没听过福音的人里,有“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也就等于说,没听过福音的人里有得永生的人,有得救的人。这样就严重违背了有关救恩论的基要真理,犯了严重的错误。


唐牧说,圣经没说苏格拉底、孔子这种人会不会得救。但这不是事实,苏格拉底、孔子这种人的得救问题并不存在悬念,而是很清楚的,就是不会得救。经上说得很清楚,“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罗11:6)罪人的得救全然是藉着神的恩典,没有一个人能靠行为得救。所以,孔子,苏格拉底也不能靠行为得救。保罗说,“我不废掉神的恩,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 (加2:21)如果苏格拉底和老子能靠他们的行为得救,那他们就不是靠神的恩典得救,基督的死对他们来讲是毫无必要的。如果人能靠自己的行为得救,那就可靠自己的行为夸口了,但保罗说,“既是这样,哪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的了。用何法没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吗?不是,乃用信主之法。” (罗3:27)


唐牧说是在12节之后有进一步的解释这个问题,第12-15节是,“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审判。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罗2:12 -15)因为我没有听唐牧怎么解释这几节经文,但他在这种语境下提到这些经文,我猜很可能他认为这几节经文是他的观点的依据。


是的,是行律法的称义,但天下有哪个罪人能在行为上完全不触犯神的律法呢?一个也没有!虽然没有律法的,不按律法灭亡,但也不等于说就不灭亡。因为,“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罗2:12)的意思是,“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灭亡,只是不是按着律法灭亡。”如果看英文版的就很清楚了,这节的英文是,“For as many as have sinned without law shall also perish without law。”(KJV Rom2:12)也就是说,没有律法的外邦人,神不按律法审判他们,但他们还是灭亡的,他们灭亡乃是因为犯罪。


圣经里说,人要么是在亚当里,要么是在基督里。“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林前15:22)如果不是在基督里的就是不得救的。但唐牧却说这几年他慢慢地改变了,不再认为人是分为得救与不得救的,信耶稣与不信耶稣的,而是认为人是分为好人和坏人。但他这样的分法并不符合圣经,而是世俗的看法。可他却说这是上帝的分法,他说,“这里上帝把人分成两种人,不是因为是犹太人和外邦人,不是因为是基督徒和非基督徒。” 他这是在歪曲真理,歪曲事实。


看到唐牧在救恩论上犯这么严重的错误让我颇觉惊讶,他这样的讲论会让人以为不用认罪悔改,不用信靠耶稣,不需要听到福音,也是有可能靠自己的行为得救。这无疑否定了唯独基督,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宗教改革的五个唯独被否定了三个,可见这种错误的严重性。


注:唐牧师这个系列的罗马书讲解是在台北,于2018年结束(见下图),所以估计是在2014年 - 2015年间讲到文里所论的这部分,也就是罗2:7。


2,76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使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大力是何等浩大(钟马田)

作者:钟马田 经文:并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他从死里复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又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1:19-23) 基督徒的得救是神在我们里面能力的彰显。我越来越深信:我们当中有

新约福音书纵览(史普罗)

作者:史普罗(R C Sproul) 编注:此文是选录自史普罗(R C Sproul)牧师的《从尘土到荣耀》的福音书部分,和《耶稣所作的事》这两个神学讲座系列的文字稿,作为新约福音书纵览学习资料。 1。 施洗约翰 耶稣说:〝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直到约翰才结束,而且包含约翰在内〞。论到施洗约翰,耶稣也曾这样说过:〝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

十字架与自我:舍己与背十架意味着什么?(宾克)

作者:宾克(A W Pink) 经文: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太福音16:24) 在探讨这节的主题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下这句话中的一些词。「若有人」:指所有想与耶稣的门徒同行,并且想聚集在他旗帜下的人们而言的。「若有人要」:是一个份量很重的希腊词,它不仅指愿望,而且也指满有决心去达到目标。「跟从我」:如同一个仆人服从他的主人、一个学生服从他的老师、一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