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草
刘同苏这位号称是“红二代”,“高干子弟”的牧师,在华人教会里算是有些名气。但是,刘同苏本质上是个自由派份子,可参阅《刘同苏严重背离圣经真理的种种言论》。数年前,刘同苏在华人教会红极一时,当然这是离不开一些人,还有很多华人教会的追捧。《生命季刊》作为在华人教会里拥有大量的读者和相当影响力的刊物,也曾参予了对刘同苏的接纳和肯定。1993年 - 1997年 刘同苏就读于耶鲁神学院(Yale Divinity School),从耶鲁神学院出来后被聘任为《生命季刊》的编委,并多次(比如,2003年,2006年,2007年)担任《生命季刊》中国福音大会的讲员。
实际上,从耶鲁神学院出来的人,本来就应当让教会和牧者提高警惕了。因为,耶鲁神学院是自由派的神学院。 著名的自由派经验主义神学家麦金托什(Douglas Clyde Macintosh,1877年 - 1948年)生前曾是耶鲁神学院的教授。天主教神父卢云(Henri Nouwen,1932 – 1996)也曾在耶鲁神学院任教职,卢云是普救论异端,可参阅《范学德热推的卢云:赞同同性婚姻的普救论异端分子》。美国最著名的新正统异端的代表人物尼布尔 (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生前有数十年的时间是在耶鲁神学院任教授。 刘同苏的妻子侯丽君也是出自这所自由派的耶鲁神学院。遗憾的是,华人教会和《生命季刊》却没提防和质疑刘同苏夫妇的自由派背景,就急不可待地把他们夫妇追捧上了华人教会的“名人榜”,这无疑是引狼入室。
至今,《生命季刊》的网站上还有不少刘同苏的文章,其中有一篇题为《信仰就是活着》。如果注意去查看刘同苏的文章和讲道,就会发现,他一再地强调“信仰就是活着”,“信仰就是生命”,这两句话几乎就是他的信仰告白和座右铭了,他的个人见证就是以此为题、为中心的。但是,刘同苏的这篇《信仰就是活着》却已经暴露出了他自由派的面目。
刘同苏在其《信仰就是活着》里说,是一位老传教士的生命改变了他,他也以这位传教士为其“信仰就是活着”的诠释和例证。他说:
“和老人的接触使我看到信仰不是理论,而是生命。信仰就是活着。更确切地说,信仰就是活在耶稣基督里。老人并没有用什么高深的理论来表述和支持自己的信仰。老人的信仰就是他生命中实实在在的耶稣,就是那么自然地在每时每刻活出耶稣来。。。由于老人的生命见证,耶稣对我不再是田立克书中的一个抽像概念,而是活生生地活在老人生命中的那个生命。信仰不再是玄妙的纯思辩活动,而是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地按照耶稣的榜样活着。。。由于老人的生命,耶稣的生命(而不是关于耶稣的理念)开始真正地进入我的生命。”
首先,刘同苏说这位老人每时每刻活出耶稣来,这纯属就是谎言!因为没有人能每时每刻都活出耶稣来,就是连伟大的使徒保罗都说,”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腓3:12)而且,刘同苏又不是每时每刻在老人的身边,他哪会知道老人每时每刻的行为?就算每时每刻都能看到他的行为,也不敢断然说所有的这些行为都是耶稣的样式,因为没有人能完全认识耶稣。所以,刘同苏纯属就是在作假见证!
其次,刘同苏说,是由于老人的生命,耶稣的生命才真正地进入他的生命。这说明他的生命并不是被神的道所改变,而只是被人所改变,而这样的改变并非是基督徒生命的改变。耶稣的生命进入一个人的生命,也就是重生,而这纯属是神自己主权的作为,与任何人的任何行为无关,也不是任何人能成就的。因为,主耶稣说,”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3:8)不客气地说,刘同苏如此这般的见证,并不是在见证神的真道,而是在见证他自己的虚谎和错谬。
信仰当然不只是理性或头脑上的认同而以,信仰确实不是与生活或生命无关的。但信仰也并不只是活着,因为行为并不是信仰的全部。经上对信仰与行为(也就是活着)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精准的解释,那就是,“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26)也就是说,没有外在行为的表露的信心不是真信心,真信心一定是有活出来的行为。但是,这个命题倒过来就不一定是对的,因为有行为的并不一定就是有信心,行为是可能被仿效的。所以,经上说有的人, “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提后3:5) 法利赛人的信仰并不只是在头脑上,他们是活出了他们所信的,他们信称义是靠守律法、靠行为,所以他们是很有行为的:他们禁食,奉献(路18:12),他们作很长的祷告,他们走遍洋海陆地、引人入教,他们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太23:14,15,28)。但法利赛人却是遭到主耶稣最严厉痛斥的宗教人士。这说明,信仰并不只是活着,并不是有敬虔的外貌就等于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内涵和核心是信仰的内容和对象,而不是外在的行为,错误的信仰内容,就算把所信的活出来了,那也只等于是活在罪中,而不是活在真理之中,不是活在基督之中。主耶稣说,“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真理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when the true worshippers shall worship the Father in spirit and in truth: for the Father seeketh such to worship him。”(约4:23)所以,基督教的信仰是以真理有根基的,没有真理,就没有基督教信仰,就谈不上活出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信仰的独一性就在于其所信的是独一的真神的话语,对真神的认识,对神的话语的理解和相信也就成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抛弃了这一核心,基督教的信仰就不再是基督教了。而对真神的认识,和对神的教导的正确理解就是基督教的基要教义,是正统基督教信仰的规范。如果没有正统的规范的话,那么谁都可以按自己所塑造出来的上帝、和所认为对的,去信、去活了,这岂不是在信仰上 ”各人偏行己路“ 吗?这哪里还是基督教了呢? 刘同苏的“信仰就是活着”,“信仰就是生命”只是强调了活着,却没有道出如何活着。虽然,他有时也会说,就是要让神来主宰生命,就是要活出基督的样式,但如何才叫着活出基督的样式?基督的样式是什么样的?怎样才叫让神来主宰生命呢?让哪位神来主宰?这些问题是他不加以清楚说明和回答的,而这些本来正是作为牧者应该给予清楚的说明和教导的,也是清楚地表明自己的信仰立场的时刻,这是不能含糊和回避的。但是,若要具体地回答这些问题的话,就免不了要有对神的认识,要有对神的教导的明白,这就要有神学和教义。神学体系和教义就是对信仰的规范,是对私意解经和异端的防范。所以,异端人士常常是最反对神学和教义的,当然,他们会找种种看似美丽的借口和理由来反对,不敢公然反的,就无视教义的存在和重要性,要么含糊地回避,要么就是暗暗地反,以便反得让人不易觉察到。 那么刘同苏对教义的观点是如何的呢?他写有一篇文章专门在谈论教义,题为《上下—与思辨者谈道(二十四 B)教义─行走的圣经 》在此文里,他给教义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定义,但却都不是传统的基督教对教义的定义。其中他有这么一说,“与惯常的认定相反,教义的本质是流动,活泼,境遇化,而不是教条,刻板,僵硬化。教义是信仰之生命性质的表现。”也就是说,他自己对教义的定义是与惯常的认定相反的,但他却不明说是与教会的传统相反。那就只得来看他是怎么相反的了?这也就是他接着说的,“教义的本质是流动,活泼,境遇化。。。教义是信仰之生命性质的表现 ”也就是说,他认为教义是必须随境遇而变化的,他还认为教义是生命的表现。那么,他这样的教义观就是与传统的教会的教义观俨然相反的。 虽然基督教的教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基督教的教义有其发展史,但这样的发展史是教会对神的真理的认识的不断丰富和归正的历史,而不是教义的境遇化的历史。教义是教会对神的真理的共识,是不受时代、文化、或社会情形的影响,也是不由这些因素所决定的,而唯独是由神的话所决定。所以,教义的境遇化是自由派神学离经叛道的一贯作为,是与传统教会的教义观截然相反的。教义是由神的话所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的生命来决定。经上说,”凡遵守主道的、爱 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 (约一2:5)所以,主的道才是信徒行为的准则,信徒的生命是由神的道来更新和建造的。换言之,是教义决定信徒当活出什么样的生命来,教义在活出信仰之前,而不是反之。 刘同苏的所谓“信仰就是活着”,“信仰就是生命”,无异于是把神的道从基督信仰里抛弃掉,从而把信仰相对化,自由化,和人本化,而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种种错谬的产生。如果是由人所活出的生命来决定特定境遇下的教义,那么,由谁的生命来决定教义呢?在刘同苏的同一篇文章的后面,他进一步说到,“教义不是教会对《圣经》的理性认识,而是教会对《圣经》的生命实践。”这句话是很荒唐的!如果没有先有对圣经的理性认识,怎么实践圣经的教导?如果不先明白和理解神的教导,那还谈何实践神的教导?当然是先有认识,才有实践,否则实践什么?如果是由教会来决定教义,那要由哪个教会来决定?现在有些接受同性恋的“教会”还说同性相爱也是对爱的实践,那是不是可以让这种“教会“ 来决定爱的 ”教义“ 了呢?比如,卢云这位曾经耶鲁神学院的教师,很多人追捧的“灵修大师”,就声称同性的结合是非常庄严和神圣的,这就是以世俗的思潮,以某些人或某类人的活着,来定义“庄严”和“神圣”,这就是自由派分子的放肆! 连刘同苏这种出自自由派神学院的自由派分子竟然都能被《生命季刊》所接纳和信任而成为其编委,且其数篇文章至今也还在《生命季刊》的网站上(见下面截图)。那么,《生命季刊》的同工和文章的纯正性和可靠性究竟还有多少保障?
Comments